参玉
由广大爱好者自制,和田玉知识共享平台——全网唯一
1761篇原创内容
公众号
过节放假,与同好诸君们闲聊几句,内容嘛,也是近几天,我和好久没见的朋友,交流得来的感悟。
人到中年通弘网 ,不得不承认,我们都已经进入了自己应该扮演的角色,同时,这也是适合我们自己的角色。尽管大多数落魄潦倒吧,但那也是自己的性格与能力使然。
展开剩余79%少数风生水起的,不由得感谢命运的恩赐。但我们的共通之处,就是不由自主的都喜欢上了和田子玉。那天,尚处在初学阶段的小伙伴问我:“和田玉的学名是软玉吗?而翡翠是不是硬玉?”
听他这么说,参玉早就明白了,其背后的疑惑,所以也没等他持续发问,就一口气道来:“矿物学上是可以这样简单理解的,但起这样两个名字,主要还是为了让西方人,能够区分这两种东方玉石而已。”
“在实际的情况之中,硬度稍高的翡翠,往往由于质地松脆,容易碎裂,而难以保存。反倒是在硬度方面做出适度让步的和田子玉,却异常的坚韧耐久。”
这位小伙伴心悦诚服的应道:“怪不得呢!我的翡翠手镯,轻轻一磕,就碎了3段,而那个和田玉的手把件,都摔过好几次了,却依然完好无缺。”
“人不也是应该如此吗?不在于一时的得失成败,要把眼光放长远些,保持战略定力,熬过寒冬,挺过艰难险阻,活到最后的,便是人生的赢家。”参玉故意拔高的讲。
回顾忙忙碌碌就蹉跎过去的前半生,大多数曾经一时间风头无两的人,在烈火烹油过后,终不免以“白茫茫一片真干净”收场。
走到此刻,许多人早就已经掉队,消失不见了。身边剩下的,仍旧能够一起品茗读书,坐而论道的,都是咬牙闯过无数难关,直面鲜血,踏平坎坷的勇士。
冥冥之中似有天意,我们这些人,又都不约而同的喜欢上了和田子玉,或许就是因为经历相似,灵魂的底色也都坚韧不拔,这才惺惺相惜吧!
硬玉随时都可能粉身碎骨,软玉却能历万年而不毁,很多高古玉便是明证。喜欢这两种玉石的人,似乎也是两个截然不同的群体。而其命运的轨迹,仿佛也早已刻进了他们各自的审美之中。
(图片均来自于网络转载)
如果你也认同“参玉”这种,不以销售和田玉牟利为目的,
希望给自己的兴趣爱好留下一小块净土的作法,
欢迎您通过点赞分享通弘网 ,来加入我们。
发布于:河北省点点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